
中醫看胃食道逆流:當胃酸來襲時,我該注意甚麼
胃食道逆流的中醫實證醫學,根據2019年的一篇由中國醫藥大學團隊所完成的隨機雙盲試驗,實驗結果發現,中藥處方「吳茱萸湯」在治療胃食道逆流的效果,與西藥Omeprazole(氫離子抑制劑PPi)相比有差不多的療效,且效果維持的時間更長!

為什麼我的痠痛不會好?
先來看看以下這個案例:
一位40多歲男性在餐廳內場工作,因過度勞累導致兩側肩膀抬舉困難,經介紹來到門診尋求幫助,經過幾次針灸後,本來無法抬舉的雙肩,活動範圍逐漸改善,疼痛程度也明顯的減少,但就是隱約的覺得病灶處仍沒有痊癒,且一旦工作過量,疼痛很容易再次復發……。
經問診後發現,患者除了肩部疼痛外,還伴隨一些腸胃道症狀,例如脹氣、長期腹瀉、消化不良、胃酸逆流等等,此外,近一年健檢也發現血壓和血脂過高,而開始服用西藥控制。
中醫解密:身體痠痛與「消化系統」有關?
中醫認為人體血液的生成與食物有很大的關聯,若是腸胃系統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佳,就無法將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,血液所攜帶的養分也會因此不足,血液成分變得較「混濁」,自然無法供給足夠的養分以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。因此,縱使中醫針灸緩解了痠痛問題,仍然應該透過中藥調理體質,以改善消化吸收代謝的能力,才有機會將痠痛完全根治!
該如何讓血液不再「混濁」?
1.避免攝取含有「麩質」的食物
「麩質」(Gluten)可以讓口感更好,因此市面上常見的麵類製品幾乎都會添加,但其實「麩質」是一種很難被腸胃系統分解的蛋白質,近年研究顯示,過量的「麩質」會影響腸道菌叢,長久下來會改變腸道生態,進而導致一些常見的腸胃機能障礙,例如:脹氣、胃痛、胃悶(嘈雜)、消化不良、胃食道逆流、長期便秘或腹瀉、腸躁症……
2.…

中醫如何治療慢性腎臟病?中醫保「腎」指南
泡、水、高、貧、倦
一般慢性腎臟病會遇到的症狀–「泡、水、高、貧、倦」,分別代表著「泡泡尿」、「水腫」、「高血壓」、「貧血」、「倦怠」,可怕的是,通常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,通常要eGFR小於30才會有明顯症狀發生,只有透過定期抽血、驗尿才有機會「早期發現」。
台灣慢性腎臟病的六大高危險族群,包括:「糖尿病」、「高血壓」、「嚴重蛋白尿」、「老年人」、「有腎臟病家族史」、「長期服用慢性藥物的患者」,因此,控制好三高等原發性疾病,即是避免腎功能繼續惡化的關鍵!
中醫如何治療慢性腎臟病?
中醫治療理論著眼於每個病患不同的原發性或慢性疾病,自然就沒有一個專門的藥材或處方可以逆轉腎功能惡化,仍必須以患者的臨床表現,辨別患者的證型,找出最客製化的處方。
然而,在臨床上常常會遇到雖然病患的主觀感覺有改善,但抽血報告沒有進步的情況,因此,在有西醫數據作為輔助參考的年代,中醫追求的就不單單只是數據上的改善,而是把目標放在如何延長洗腎患者的壽命與改善生活品質!
腎功能保養指南…

吃中藥傷腎臟嗎?錯!吃中藥還能改善腎功能!
病患A阿伯:「我最近小便有很多泡泡,去醫院檢查,醫生說我腎功能不太好,是不是我最近看腰痠吃的那個中藥害的??」
病患B阿嬤:「我聽那個拉笛歐(Radio/收音機),顧眼睛的藥丸很棒,醫生阿,我可不可以買來吃啊??」
病患C阿姨:「人家西醫說,叫我不要吃中藥,吃中藥會敗腎ㄟ,醫師!真的還假的啊!??」
以上三個典型的案例,就是我們在中醫門診常常會被詢問的問題!
究竟吃中藥會不會傷害腎功能呢!?
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,K先生是一名慢性腎臟病Stage…